九九循時令、秋來又重陽;登高迎酒節,豐禮共祈祥!
清晨的茅臺,浸透著清新靈動之美。伴著莊重而悠揚的迎賓音樂,禮炮轟鳴、鼓聲激昂,幡隊和旗隊緩緩步入廣場。彩幡高舉,繪有吉祥圖案的幡布輕輕飄揚;旗幟整齊劃一,隨風舒展。隊伍步伐穩健,神情肅穆,身著傳統服飾的茅臺人帶著莊重的表情依次進場,整個場景充滿了肅穆與敬意。

“金風浩蕩,天遠氣清,茫茫寰宇,旨酒其醇……”在慷慨激昂的主持詞中,“順天敬人 明理厚德”茅臺集團乙巳年(2025)茅臺酒節,于10月29日正式拉開帷幕。這場跨越22載的文化盛典,吸引近800位各界嘉賓共襄盛舉,這不僅是茅臺順應天時新一年度制酒工作的開啟,也是感恩先師、傳承工藝,并頌揚非遺文化及愛國敬業精神的盛典。
文化儀式的延續與傳承
順天時,以尊道;應物候,以得法,這是一種令人敬畏的智慧。從2004年開始,茅臺集團每年都會在重陽節當天舉辦“茅臺酒節”活動,敬告天地、感恩先輩,迄今已經連續舉辦了22年。在這連續舉辦的“茅臺酒節”中,每一項儀式都體現出對自然法度的尊重、對工藝技藝的堅守,以及對文化精神的敬仰。
在乙巳年茅臺酒節上,茅臺人沿用源自《禮記》的“三獻禮”——初獻、亞獻和終獻“三獻禮敬”,用茅臺敬酒禮,致敬歷代祖師宗師。

在本次茅臺酒節的另外兩個環節上,茅臺酒技藝與精神傳承得到了具體呈現。一是舉行了拜師儀式,在儀式上,九名徒弟與各自的師傅正式結成師徒關系。徒弟們呈上拜師帖并敬酒,師傅則回贈信物,并進行“戒尺加身”的儀式:一敲頭,寓意頭腦清醒、質量為先;二敲肩,象征勇挑重擔、傳承工藝;三敲身,表示身心示范、德藝雙馨。這一環節不僅加深了師徒之間的情感紐帶,也彰顯了茅臺集團對傳統技藝和匠心精神的傳承與重視。

二是在宣誓環節,全體參與茅臺酒節的茅臺人在茅臺歷代宗師祖師前,發出了莊重的質量誓言。選在重陽下沙節點緬懷先輩、傳承匠心,并舉行莊重的宣誓儀式,透露的是茅臺人對古老釀造技藝的珍視和敬畏。同時,也意味著茅臺開啟了新一年度的制酒生產工作,而與茅臺歷史上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一樣,品質與質量仍舊是茅臺制酒生產工作的最高準則。
匠心品質的堅守與延續
翻開中國白酒厚重歷史,作為一項薪火相傳的古老技藝,一代代匠人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將茅臺酒的品質密碼傳遞到下一代手中。時至今日,新一代茅臺人還秉持著一年一個生產周期的時間法則,歸結出制曲、制酒、貯存、勾兌、包裝5大工藝流程、30道工序、165個工藝環節,從制曲投料到成品出廠,始終崇本守道釀制每一瓶茅臺酒,制好每一塊曲胚,揮好每一锨每一鏟“沙”,精耕細作每一項工藝環節。

與鮮活的口傳心授相呼應,茅臺亦將無形經驗系統化、文本化,形成可傳播、可溯源的知識資產。在本次茅臺酒節的重要環節——《茅臺酒釀制技藝傳承人口述史》發布暨厚德大講堂活動上,這部文獻在茅臺會議中心大禮堂隆重面世,為源遠流長的技藝傳承增添了里程碑式篇章。

該書通過對23位技藝傳承人開展多輪深度訪談,以口述實錄、實物印證等方式系統梳理技藝脈絡,致力于為茅臺釀造技藝留存信史。它將匠人心得凝于紙墨,是對“人技合一”釀造哲學的真摯致敬。它標志著茅臺完成了從“人傳人”的感性承續到“文傳世”的理性延續的歷史性跨越,使工匠智慧得以轉化為企業可沉淀、可延續的寶貴資產。
守正創新的戰略智慧
當下,中國白酒行業正面臨存量競爭加劇、消費群體代際更迭以及國際化挑戰等諸多不確定性。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茅臺二十二年來一以貫之的堅守,體現了超越市場波動的生存智慧——無論行業如何起伏,品質、工藝、文化的底線始終未曾動搖。正是這種從容而堅定的態度,使茅臺在復雜多變的市場中保持持續的競爭力,也為整個行業樹立了長期主義的標桿。

在堅守的基礎上,茅臺并未固步自封,而是積極探索開放創新的路徑。剛剛落幕的首屆赤水河論壇上,茅臺以自身的產業實踐和文化積淀為基礎,分享了高質量發展理念。論壇中,茅臺不僅與國內外酒業同仁深入交流,還通過跨界對話、數字化實踐和文化輸出,展示了如何在全球格局下實現產業升級與文化傳播的有機結合。這種開放態度,使茅臺在堅守傳統的同時,也能靈活應對時代變化,推動中國白酒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獲得更廣泛的認知與尊重。
通過堅守與創新的雙重實踐,茅臺不僅延續了自身匠心精神,也讓中國酒業的文化價值與產業智慧得以傳遞。這種融合歷史底蘊與現代戰略的做法,使茅臺不僅是一個民族品牌,更成為中國白酒行業面向未來的行動樣本與文化名片。
可以說,乙巳年茅臺酒節及赤水河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彰顯了茅臺對傳統文化與匠心精神的繼承,更體現了其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的戰略自覺與文化自信,為中國白酒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行業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