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天眼查,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集團)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等被限制高消費,時間為2025年9月26日。風險信息顯示,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現存11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52億元,所持有的多家公司股權已被凍結。9月29日,佳釀網查詢了解到,雖然當前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已經沒有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限高信息,但王健林們所代表的房地產盛世已經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正回歸到該有的位置。
沒有馬云的時代,只有時代的馬云。任何個人的成就,都是被時代選中的幸運兒。當時代浪潮褪去,王健林從“先賺他1個億”的中國首富變成如今“賣賣賣”被執行人,仿佛彈指一瞬間。
過去靠“煙搭橋,酒鋪路”模式發展的中國酒業,也不得不重新出發,探尋能夠再次實現“量價齊升”的下一個“王健林們”。
“王健林們”給酒業帶來哪些繁榮?
1998年,“福利分房”政策終止,數億國人帶著“要有個家”的想法,用真金白銀投出多個敢于與馬云、馬化騰叫板的中國首富,也造就了此后二十多年中國房地產的繁榮。
許家印佩戴愛馬仕皮帶參加兩會的照片、勸年輕人“別老想著賺錢”的王石,都成為國人茶余飯后的談資。
在“煙搭橋,酒鋪路”的商業邏輯下,房地產從土地開發到樓盤銷售的全鏈條,催生了海量商務宴請、慶典禮贈場景,筑牢了高端白酒消費的市場基石。
可以說,過去二十多年房地產市場的熱度,直接牽動著白酒行業的脈搏。

2004-2013年,房地產投資增長超520%,白酒行業同步迎來“黃金十年”:產量增長293%,收入上漲719%,利潤飆升1272%。
在這一過程中,國窖1573、青花郎、紅花郎、青花汾酒、今世緣國緣系列、古井貢酒年份原漿系列、習酒窖藏系列等大單品,都從0起步成長為影響行業走向的“參天大樹”。
中途,酒業雖在2013年后遭遇行業下行,但2015年后中國為期三年的棚戶區改造,再次創造大量商務用酒消費場景,推動高端白酒實現二次發展。
2016—2021年,飛天茅臺終端零售價從850元/500ml漲至3400元/500ml;同期貴州茅臺營收從388.62億元增至1061.90億元,復合增速超20%。

2016年后,“茅臺熱”直接轉化為“醬酒熱”:習酒、國臺、珍酒、金沙酒業等名優醬酒企業,以“12987”工藝、赤水河風土為核心賣點,發展成為暢銷全國的新名酒。
與其他行業相比,房地產行業具有顯著特點:一是規模龐大,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4.14萬億元,同比增長7.0%,規模超過同期意大利全國GDP;二是從業者眾多,2020年該行業平均從業人數達290.12萬人,相當于一個中型國家的人口規模。
在佳釀網看來,規模大、從業人數多的房地產行業,是過去二十多年推動中國白酒高速發展的重要動力引擎。而在茅五洋們創造的一個個奇跡中,都有“王健林們”的預算審批。
三大維度重拾舊山河,酒業探尋新的“王健林”
2021年后,隨著恒大暴雷、許家印被采取強制措施,萬達、萬科、碧桂園等全國知名房企相繼陷入經營困局,繁榮二十多年的中國房地產行業,終于走到歷史拐點。
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倒塌,疊加消費疲軟的影響,近三年中國白酒行業也進入深度調整期,企業被迫陷入流血式競爭。
據中國酒業協會統計,2025年1-6月,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數量縮減至887家,較去年同期減少100余家;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304.2億元,同比微增0.19%;實現利潤總額876.87億元,同比大幅下降10.93%。

感知到行業下行壓力的頭部酒企,早已提前啟動三大戰略轉型:
一是錨定新智產業。在2024年末的經銷商大會上,茅臺明確提出客群轉型:將拓展目標客群至獨角獸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等,重點培育新能源、生物科技、數字科技等新興產業從業者成為新消費群體。
茅臺董事長張德芹表示,公司將在創新消費場景上投入更多資源,以滿足消費者對個性化、多樣化及品質化服務的需求,并探索白酒作為“文化載體”的更多可能性。
二是積極布局海外市場,開拓更廣闊的增長空間。
茅臺提出“出口→出海→國際化”三步走戰略,計劃在2035年發展成為國際化企業;五糧液以酒為媒啟動“和美全球行”活動,通過音樂會、藝術展覽、文化論壇等形式,促進不同文明間的交流與融合;瀘州老窖依托“讓世界品味中國”全球之旅等活動,逐步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打開品牌知名度;洋河則提出,要通過年輕化營銷煥發品牌活力,打造“最具國際化風范、最匹配國際化審美、最符合國際化表達”的“中國味道、世界名片”。
三是擁抱大眾消費市場,推出高性價比產品。
近三年來,瀘州老窖、洋河、古井貢酒抓住“白酒新國標”落地執行的契機,以“固態純糧釀造”為賣點,分別推出黑蓋、洋河大曲、古井貢酒・老瓷貢等大眾產品,其中瀘州老窖更喊出“在光瓶酒市場打造百億營收”的口號。
即便定位高端的茅臺,今年也通過旗下茅臺保健酒業推出光瓶醬酒——臺源光瓶酒。
五糧液則重啟尖莊,通過“百城計劃2.0”“挖井工程”等策略,推進全國化渠道下沉。

經過近三年的共同努力,白酒行業轉型已取得初步成效。近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2025年1-7月,中國白酒出口總額達5.7億美元,出口量964萬升,均價攀升至59.1美元/升,延續“量價齊升”態勢。
據《2024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2024年上半年300元以下白酒市場份額占比攀升至43%,其中百元價位帶白酒年增速維持在15%以上。《2025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則指出,2025年上半年市場動銷最好的前三價格帶,分別為100-300元、300-500元、100元及以下。
但是,白酒轉型仍面臨挑戰:目前僅茅臺明確提出消費人群轉向中國未來的支柱性產業——高科技行業;白酒出海的營收基數仍小,尚處于起步階段;大眾酒市場的利潤規模,還無法與高端、次高端市場相比。
任何成功的戰略轉型,都依賴長期戰略堅守,而非短期“一招一式”的調整。白酒行業要找到能替代房地產的“新消費引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事在人為”,大家嘗試得多了,路就摸索出來了。
